建安二十五年,洛阳城内,曹操正躺在病榻上,奄奄一息。那场折磨他已久的头风病,已经让他痛苦不堪,尽管请了不少名医,可病情依然没有好转。甚至连华佗亲自出诊,也未能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。曹操似乎已经准备好迎接命运的终结,心中早已安排好了后事。
终于,曹操在洛阳城内去世,结束了自己那风云变幻的一生。他将曹家的基业传给了曹丕。曹操生前,曹丕一直谨慎小心,言行低调,恭敬父亲。但曹操一死,曹丕的真实面目便渐渐暴露出来,逐渐做出了许多令人惊愕的举动,行事冷酷无情,仿佛一切道德约束都已被抛在脑后。也正因为如此,曹丕很快便在短短四十年内早早死去,可见他当时的作为,为自己积下了无尽的恶果。
那么,曹丕在继位后究竟做了些什么?他为何要做出如此不顾人伦的事情呢?
展开剩余83%曹操临终前的最后一场战役,便是与东吴联合,共同剿灭关羽。当时曹操的头风病略有好转,得知关羽北上准备攻占襄樊,担心丢失重要城市的防守,曹操决定亲自率军参与。经过几场激烈的交锋,关羽在曹操的增援下压力倍增,最终决定暂时撤退回荆州。
然而,江东的孙权趁机从背后偷袭关羽的荆州,造成了关羽的两面夹击,难以脱身,只得在麦城陷入重围,最后英勇战死。东吴为了向曹魏示好,避免得罪曹魏,竟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手中。这个举动,暗示着曹操命运的终结已经开始。正如关羽英灵曾为吕蒙报仇,关羽的头颅再度带来厄运。
当曹操在众人面前打开装有关羽头颅的盒子时,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发生了——关羽的眼睛猛然睁开,怒目盯着曹操。曹操被吓得几乎魂飞魄散,他的头风病在这一惊吓之下急剧加重,最终导致他病情恶化,第二年正月便去世,曹魏的巅峰也随之消散。
曹操去世后,曹魏的继承问题成为焦点。曹操曾最看好自己的聪明儿子曹冲,他五六岁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智慧,七岁时留下了“曹冲称象”的历史典故。曹冲不仅聪慧过人,还有一颗仁爱之心,常常帮助小官逃脱惩罚,曹操对此非常欣赏。然而,天妒英才,曹冲在十三岁时不幸去世,留下了曹操深深的遗憾。
曹操此后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长子曹昂身上,频繁带他出征,并加大培养力度。曹昂在军事和智谋方面都表现出色,与大将们亲密无间,曹操对他寄予厚望,几乎可以确定曹家大业将由他继承。然而,命运的捉弄再次降临。曹操在宛城的一个晚上,失去了三样至关重要的东西:多年的忠实战马绝影,手下的猛将典韦,以及自己培养多年的继承人曹昂。这三位重要人物的死,让曹操的继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。
此时,曹操仅剩下了曹丕与曹植两个儿子。曹植虽有才华,但他一直沉迷于文学,不愿涉足治理国家与用兵打仗的事务。曹植天资聪颖,心性温和,但对于权位并不热衷。曹操虽心存不满,但由于没有更好的选择,最终还是让曹丕继承了大业。
在建安二十五年,曹丕正式登基成为魏国皇帝。甚至曹丕自己都感到有些意外,经常拿自己当皇帝的事情与朝中大臣开玩笑。某一次朝堂上,曹丕突然感慨道:“若长兄还在,他应该继承此位;若仓舒(曹冲)在,他又怎会轮到我?”曹操心中原本并不愿曹丕继位,但最后却无计可施。曹丕登基后,他的一系列行为,证明了他并不配成为真正的皇帝。
根据古礼,曹丕继位后应守孝三年,但他却很快违背了父亲去世后应有的孝道。曹操去世不久后,曹丕便开始了军事行动,打算收复父亲的故乡——谯县。当时,刘备的手下孟达与刘封把守着上庸三郡,曹丕借助孟达的叛变轻松占领了这些土地。然而,曹丕在此过程中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节制,反而因炫耀自己的功绩而不顾群臣的反对,在老家大肆宴乐。他不仅在宴会上大肆吃喝玩乐,还让妃子们载歌载舞,完全没有守孝之心。这种行为引起了许多忠诚老臣的不满,甚至一些人因此离开了曹魏投向其他势力。
尽管这些忠臣离开,曹丕却丝毫不为所动,反而听信一些新上任的臣子话,认为这些老臣的离去对自己并无多大影响。与此同时,曹丕也把父亲的后宫妃子们一并收归自己的后宫,完全不顾及道德与人伦。这些举动都暴露了曹丕的冷酷与无情,甚至让百姓对他的评价一落千丈。
然而,曹丕对自己的暴行似乎并未有任何悔改之心。在他的治理下,曹植被极度压制,甚至在朝堂之上,曹丕以“七步诗”威胁曹植,让他在七步内即兴作诗,否则便将其处死。曹植虽不含糊地作出了《七步诗》,其中的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成为千古名句,但曹丕依然将曹植贬至边远地区,最终曹植郁郁而终。
曹丕的不孝、不仁以及不道德的行为,最终使得他名声大跌。更为人所诟病的是,他继位后不仅花天酒地,残害亲兄弟,还肆意强占父亲的妃子,种种行为让人无比痛心。曹丕最终死于年仅四十岁,许多人猜测他英年早逝,与其过度放纵、不加节制的生活方式脱不开干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象配资-免费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开户炒股-配资178股票配资网址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